- Song of the Yangtze River
- I Love You Forever, My Count...
- The Setting Sun
- Flowers of Chinese Wisteria
- The Beautiful Tuomaer River
- Katydid on the Earhead of Mi...
- Song of Meiniang
- On the Songhuajiang River
- China Is a Big Stage
- Dark Young Man Leading a Cam...
- Love Lake
- Little Grass
- We Are Friends Forever
- Where Is Happiness
- Waves of Gulang Island
- Mayila
- I Love You, The Snow Beyond ...
- The Communist Party, My Dear...
殷秀梅,女,大时代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,1956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鹤岗.,祖籍山东平阴。是国家一级演员、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、全国妇联执委、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。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,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、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。曾主演歌剧《伤逝》中的女主角,曾获“金唱片奖”“神州十二星奖”“十大金曲奖”“影视歌曲奖”“新时期优秀歌曲演唱奖”“广播优秀歌曲四十年演唱奖”“听众喜爱的歌唱演员”美声金奖(两次)等等。代表作有《我爱你,塞北的雪》,《长江之歌》,《妈妈教我一支歌》,《中国大舞台》等。
2015年2月18日,殷秀梅将登上央视春晚,与廖昌永共唱歌曲《共筑中国梦》。
荣誉记录:1984年第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
1986年“神州歌坛十二星”称号
1992年专辑《党啊,亲爱的妈妈》获第二届金唱片奖
1987年和1993年两次被评为“最受欢迎的歌唱演员”美声金奖
1989年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金奖
2004年第一届“德艺双馨艺术家”称号
十大金曲奖
十年优秀歌曲奖
优秀影视歌曲奖
新时期优秀歌曲演唱奖
广播优秀歌曲四十年演唱奖
全国首届新时期优秀歌曲十佳奖
音乐电视美声演唱奖MV大赛金奖
最佳演唱奖,金碟奖等
个人经历:殷秀梅,当代著名戏剧女高音歌唱家,祖籍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,1956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。1970任鹤岗市文工团独唱演员;1976年任中国广播艺术团独唱演员;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,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,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;1983年毕业后,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、中央“心连心”艺术团独唱演员演员,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。歌曲《我爱你,塞北的雪》是她演唱的名作,由她首唱的《党啊,亲爱的妈妈》,《长江之歌》,《妈妈教我一支歌》,《中国大舞台》等歌曲已走进千家万户,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歌曲。
七十年代末,当电视机替代了广播,作为一个新的文艺传播载体,走入到全国百姓的家庭生活的时候,我们认识了她。她以浑厚的嗓音,高亢的热情,把一股源自于北方的人性直率,揉入到了自己的歌声中来,让人们真正体会到了时代的激情与精神的愉悦。
她就是殷秀梅,一个从70年进文工团工作活跃于舞台近40年来给人以隽永不变质感的长青歌唱家,她那分不清民族还是美声的独特唱腔正像是她性格的反映:果敢而坚韧,洒脱而恢弘。她所演绎的《我爱你,塞北的雪》,《党啊,我亲爱的妈妈》,《青春啊青春》,《妈妈教我一支歌》,《中国大舞台》,《永远是朋友》无一不是影响整个时代的不朽经典,她扎实而饱满的演唱风格更是让她成功坚守艺坛二十年不倒,成为了无数人难以企及的一个典范。当《艺术人生》栏目组认真筹备她的这期特辑节目的时候,仔细翻看了她这二十多年来的周遭过往,不仅是那些与数字相关的成绩簿令所有人为之折服,而她那富有童话色彩的人生经历也不得不让人暗暗称奇。
也许,这一切都只该用“传奇”一词来概括形容,而这个用传奇一词来概括的“艺术人生”,也正是由她那坚韧而倔强的独特个性所一举缔造的。
殷秀梅的演唱音色纯净明亮、音质圆润浑厚、音域宽广;她那融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于一炉的歌声高力流畅、行腔自如、吐字清晰、极富艺术感染力。她擅长演唱气势恢宏的艺术歌曲,能准确把握从中国传统民歌到西洋歌剧等各种歌曲的风格。在歌唱领域属艺术表现广泛的实力派歌唱家。
因演唱《我爱你塞北的雪》,《中国大舞台》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而受到亿万人民喜爱。她的歌欢快活泼《谷穗上的蝈蝈》,大气磅礴《长江之歌》,深情无限《感谢大地》,如泣如诉《梅娘曲》,哀怨婉转如安《风萧瑟》。不仅这样,她对一些外国作品也能做到处理得当,游刃有余。实属实力派歌唱家。除了她的歌声外,打动歌迷的还有她那大方亲切的台风,别具一格的服饰和永远灿烂靓丽的笑容。从她早期的《我歌唱希望》,《理想之歌》,《青春啊青春》,到《亲吻祖国》,《致祖国》,殷秀梅的每一支歌都深深的感染着喜欢她的歌迷,我们愿她取得更的辉煌!
生在“煤乡”
1956年1月,殷秀梅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的一户普通基层干部家庭,由于父亲是专搞地质测量的干部,而家乡地处煤矿又比较受重用,所以她的家境也算比较殷实,至少在当地已经算得上是中上水准。这和我们通常所想像的情形有点不一样,少年的殷秀梅,是没有感受到多少生活的艰辛。在家里,她排行老三,上面有两个姐姐,所以比较受宠一些,过得基本上是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生活,和同时代的许多同龄人比较起来,她的家庭条件已经足以让许多人为之称羡。
小时候的殷秀梅并没有什么远大的艺术抱负,和许多同时代的孩子们一样,当兵穿军装,才算是自己最大的志向。那时候她所在学校的上空经常有飞机经过,她经常是跑到操场瞪大眼睛眼巴巴望着天空,羡慕得不得了。这个时候的她觉得,以后要能做个飞行员该有多神气,这该算是她最初的人生理想吧,只可惜,过往这么多年来,她似乎从来就没有接近过这个梦。
她走进文艺团体的经历,似乎也只是极为简单的一个形式而已,其中并没有什么过于曲折的故事,一切都是那个特有的时代因素作祟。由于当时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时期,全国上下都在大搞文艺战线,此时间恰好鹤岗市成立文工团,因为殷秀梅在学校唱歌唱得比较好,所以就惹来了团里的注意,特地跑到学校里把她招收了去,做了鹤岗艺术团的学员,那一年,她仅仅只有14岁。
14岁的殷秀梅,就这样早早站在了人生的大舞台上,可以说家庭生活优越的她,是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将这条路一生走下去的,那时候的她只是为了早早解决就业问题而已,其余的理想啊、发展啊,在她的心中也只是一层看不清摸不到的水雾而已,用她自己的话来说,就是想都懒得想。
那时候团里每天都在筹备演出,通常都是要求演员要身兼数职,不停地变换角色,以便适应演出的特殊需要。殷秀梅既要做声乐演员,也要适不当地客串一下舞蹈演员,而且每天也要坚持练功,辛苦程度当然是显而易见,但是又必须默默忍受。
就有股子倔脾气,心里的委屈往往不明说,但是也要找个机会宣泄一下。在排练歌舞剧《白毛女》的时候,自己既是要练唱又要排练舞蹈,辛苦得吃不消,所以就跑到团长那里打退堂鼓,硬是不想跳,然而团里却一直坚持意见把她按回去,这让她心里憋闷了满满的委屈,说什么也要找个法子捉弄一下领导,给他们出个难题。所以就穿了一副黑呢绒袜子上了台,《白毛女》中的喜儿从来都是一副白袜子,结果一转眼就出了这么一出黑袜子的噱头,团长极为恼怒地找到殷秀梅质问,结果她一甩头,倔呼呼地说:“如果你再让我上去,我还不知道给你穿个什么呢!”
这就是殷秀梅,脾气秉性带有着北方女子那特有的耿直与倔劲,让人奈何不了。不过发脾气归发脾气,舞蹈还是得照样排练,为了排练芭蕾舞,苦练基本功,她经常是和大家伙一样,忍受足尖疼痛,惨到半年之内都看不见自己的脚趾。由于苦练足尖站立,脚指头全被磨破了,上面涂上了药以后,全拿纱布或者棉花都包上,即便是洗脚的时候,也只能洗后面,一直等到前面的疮疤结痂好了以后,才能将纱布完全摘掉。之后就是穿鞋的时候,所有的脚指头都是用纱布包紧的,然后再拿一个棉花套套上,才能穿上鞋子,如果不是这样,即便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那种痛。
惨被辞退
就这样在文工团中风里雨里地熬过了五六年,总算熬出了点工龄,工作也趋于稳定。但是殷秀梅却万万没有想到,自己居然也会面临下岗的难题,遭遇人生第一遭意外的挫折。
1975年的时候,鹤岗煤矿矿物局搞了一个运动,这个运动就是1971年以后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就一律辞退。运动的大意,就是杜绝一些干部子弟走后门参加工作的歪风,但是没想到,居然也把早年被招收的文艺骨干殷秀梅也牵连在其中。
事实上殷秀梅是70年参加的工作,与1971年这个界限无关,是不应该被包括在辞退名单中的。但是意外的是她也没有幸免,也被按照政策辞掉了,那时候辞退以后,等于就是没有了工作,也没有工龄,这段时间没有人给你写任何证明,你这几年你都干什么了,谁也不知道。
按照当时的政策条件,只有具备两年以上工龄的人,才能被分配上班,但是这两年工龄又到哪儿去找,办法只有下乡这一条路,说法就是到青年点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殷秀梅没有做这样的选择,而是一直消沉地躲在家里,虽然说自己是稀里糊涂地丢了饭碗,但是她却显得一脸不在乎,没有像其他伙伴那样伤心欲绝,上下申诉,而只是一个人在家保持沉默。
在赋闲在家的几个月里,正好赶上搬家,所以就反反复复地收拾屋子,也分散了很多注意力。那时候的她多半会拿着一个半导体,每天站在厨房,对着收音机学着唱样板戏,连过门都学得很纯熟,每天都是如此,好像是一份工作一样,不停地这么唱着。这就是殷秀梅,一个乐天而淡薄的人,虽然说遭遇了人生的第一遭不公平的磨难,但是她依然无动于衷的样子,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一样。
好在十个月以后,由于社会舆论压力,地方上打算调整政策,重新落实先前的辞退决定。由于被牵连在其中的殷秀梅已经是一个焦点话题,所以最先被考虑进来,市政府决定将她与其他几个1971年以前参加工作,被意外牵连进来的人复职,继续回文工团上班。
大胆闯舞台
重新被落实工作了的殷秀梅并没有直接回到文工团上班,而是接到了黑龙江歌舞团的通知,说要借她代表黑龙江到广交会上去做汇报演出。当时一接到通知,殷秀梅立马就走了,没有来得及没回团里工作,谁也想像不到,就这么一走,她就再也没有回到鹤岗市文工团报到。
参加广交会,代表黑龙江去做汇报演出,这是多么诱人的事,但是事实上整个环节却并没有这么简单,完全不是原本想像中那么回事。在黑龙江地区,它首先要从各个地方团,市团,包括县一级的文艺团体中筛选,而且还要包括艺术院校的文艺骨干,一起在台上进行选拔赛。
殷秀梅一看,马上就犯了倔脾气,硬是嫌弃他们在电报中没跟自己说清楚。因为事先没有做准备,既没有演出服装,也没有乐队伴奏,看到人家都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排练,心里觉得特别不是滋味,所以就说什么也都不上台,坚持不唱。
殷秀梅撂了挑子,但是却连累好多人陪着遭殃,由于那天省里领导审查节目,所以必须找到她上台表演,所以黑龙江歌舞团劳师动众满哈尔滨地找殷秀梅,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忙活了一整天。由于当时没有很及时有效的联络方式,只从别人那里听说她姐姐在电梯厂上班,所以一群人就跑到电梯厂上下打听,实在没有着落,就无奈到厂区宿舍那块绕圈,到处喊。
好在这时候有人走上来问,说:“你们找谁呀?”两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要找一个姓殷的职工,她的妹妹是个唱歌的,因为那时候殷秀梅在黑龙江经常参加汇演,大家对她还是很熟悉,所以就有人把他们带到了楼里的单身宿舍。临了这两个人就跑到三楼就开始狂喊殷秀梅的名字,结果恰好殷秀梅一个人躲在房间里,马上出门来看个究竟,结果一头撞见那两个千辛万苦来找她的人,你看,还真够不容易的。
两个人好歹把殷秀梅生拉硬拽到了省歌舞团,团里领导立即张罗着借了一套演出服,临时找了一个手风琴伴奏,结果仓促上阵,也没做什么准备,忙乱中居然抢在了报幕员前头跑上了台,自以为是应付场面的随便一唱而已,结果等到第二天出结果的时候,所有人都呆住了,原来现场只有殷秀梅一人被选中,成了最让人意外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幸运儿。
参加了广交会,让年轻的殷秀梅重新有了一番见识,由于是主唱女高音,恰恰被安排在头一把交椅上,所以说无形中对她增添了许多精神压力,看到别的歌舞团精彩的发挥,自己心里难免敲上了边鼓,由于自己是闭幕演出的重头戏,所以就紧张得要命。
初出茅庐的殷秀梅,天生就有着一股子倔强的个性,越是压力大,越是精神足。虽然说演出之前的晚上还是紧张得没睡着觉,但是还是做好了准备,股足勇气走上台去搏上一下。演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,不仅是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获取了人们如潮的掌声,更是让许多来自于中央的文艺团体对自己青睐有加。这其中既有下定决心吸纳人才的中央广播艺术团,也有处在观望阶段的中央乐团。
进京工作
胡宗仁指挥的一席话,殷秀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,想到要进京工作,自己简直是做梦也都无法想像的事情,所以只当是说笑,根本就没上心。结果在广州演了一个多月以后,来自于中央乐团的长途电话让她得知了一切,原来广播艺术团已经在给殷秀梅办理转调关系,所以中央乐团这边也跟着使上了劲。结果,殷秀梅还是选择了广播艺术团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地,原因很简单,她只说最先看中自己的是广播这边,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个先后,不能坐秦望楚,左右摇摆不定。这就是殷秀梅的做人原则,也正是这种踏实而朴实的作风才使得她日渐走向成功的巅峰。
殷秀梅的倔脾气,在圈子里是人所共知的,这一点,还是广播艺术团的老前辈姜昆老师是最先有的体会。
在离开广州抵达鹤岗的时候,原本是想好好在家休息一阵子,毕竟已经离开家乡几个月时间,不想广播艺术团已经来人给办理工作调动,这个人就是姜昆老师。原本就特别想家的殷秀梅,非得赖着不走,硬说不行,怎么也要在家多待几天。姜昆说你要想再回来,就是12月份把我的户口什么全落完,你再回来都可以。结果殷秀梅还是拗着一股劲,最后还是哭哭啼啼地就被他拉走。
在车站买车票的时候,殷秀梅赌气一声都不吭,也不说话,也不搭理姜昆。姜昆这时候就特别纳闷,心说这个女孩子怎么这么倔呢。平时一有人听说进京,都兴高采烈的不得了,可是像殷秀梅这样赌气不想走的却是很少见。如果不是团里赶着吸纳人才,自己还真懒着千里迢迢折腾这么远来领人,尤其是自己还赶着回去结婚呢,心里急得也是像火烧一样。
好在,费劲了周折,还是把她给接来了,姜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,连忙交人办手续,就一溜烟赶着回家办亲事去了。
上大学
殷秀梅被大家认可,是在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被热播传唱之后。那是1979年,我国第一部电视剧《有一个青年》成功播出,殷秀梅演唱了剧中的主题曲《青春啊青春》。之后又录制完成了《妈妈教我一支歌》,这两个歌,成为她成功的基石,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,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。正当殷秀梅的演艺事业日渐平坦的时候,结果她却意外地选择了上学,暂时离开了艺术团。
殷秀梅说,自己那时候是想踏踏实实系统学一下,让自己的基本功更扎实一些,这样才有更多说服的力,另外自己很多外国歌曲都不会,因为小时候听得太少,所以就决定去大学深造,选择了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,师从了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。
就这样,殷秀梅又经历了三年的大学时光,学习之后的她无论是从理论上,还是从技术上,比以前来讲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显著的飞跃与突破。这时候的她学习了系统的歌剧唱腔,以及专业的美声唱工。所以在77年以后,殷秀梅已经频频参加出国访问演出,去往欧洲的那斯拉夫、罗马尼亚、匈牙利等国进行巡演。
在国外演出的时候,舆论界评价殷秀梅和彭修文指挥是最多的,所以经常有国外艺术家跟广播艺术团的团长说:“这个人很有前途,应该让她来国外学习。”在意大利,在德国,都是如此。那时候没有什么音响,都是在大剧场做现场演出,所以人们觉得殷秀梅的声音条件很是有功底,特别希望她去国外留学。那时候的殷秀梅穿着少数民族服装,色彩斑斓,有着36尺的长摆,报纸上写着醒目的标题,说“殷秀梅带着公主的嫁衣”,溢美之词跃然纸上,各方面的评价都很高。
说到出国留学的事,殷秀梅倒是并不在意,她说中国这块个土地已经辽阔得不得了,自己几乎哪儿还没走,即便是走遍了中国,那也得需要很多年时间,如果能在中国获得成功,做一个非常好的演员,就已经是很伟大的成就了,即便是到其它国家,也会赢得喝彩,为什么就一定要选择去留学这条路。
做人民的歌手,是那个时代每个人的最高志向,而世界的概念,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容易被人青睐。殷秀梅没有头脑过热,这一番人生选择,她到今天也从没后悔过。
法国丈夫
殷秀梅的第一次婚姻,是极为失败的。按照她自己的说法,就是两人举行婚礼的那一天,
她自己其实就已经暗自下定了决心,一定要跟这个男人分手。一切都是那么草率,很像是在应付到场的朋友和双方的家人那样,殷秀梅的逆反心理自此开始埋下了根,最后决定了这次婚姻在一拖再拖的几年后潦草收场。
也许,是两人的性格差异太大了,缺少一种心照不宣的感觉,而只是像机械一样每天安排任务再继续完成任务,两个人很难有沟通的方式,很多话根本说不通,为了不让这个失败的婚姻影响自己的事业,她没有选择任何补救的措施,而是毅然选择结束。自此以后,殷秀梅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年的单身生活,在这段时期,她不仅仅要忍受寂寞的苦闷,精神上的压力,还要承担起更多生活上的种种负累。但是,她并不后悔,独立而坚韧的个性决定了她的人生选择,虽然有点残忍,但是殷秀梅却已经习惯。
好在一位来自法国的先生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,他就是殷秀梅丈夫菲利浦,两个人认识得也特别的蹊跷,只是在飞机上的一次偶遇而已。这一次偶遇,改变了两个人的生活,它不仅让一个法国男人在异国他乡寻找到了自己的真爱,还令苦守十年单身生活的殷秀梅,重新弥补了自己心灵上的失落。
那个时候,殷秀梅正在坐在飞机上与李娜聊天,菲利浦总是在盯着这个穿着很独特的中国女人,并主动搭讪,一段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童话,就这么不经意之间开始了。
菲利浦在这么一次邂逅之后,就下定决心开始苦学汉语,为的只是让这缘分能很好的继续下去,一切都像是早已准备筹划好的一样。几个月之后,菲利浦请殷秀梅吃了一次饭,但是大家也只是简单的寒暄一下,并没有特别的进展。然而一年半之后,令人惊讶的一幕打动了她,菲利浦主动给殷秀梅打电话,用一口纯正的汉语邀请她吃饭,吓了她一跳,用殷秀梅自己的话来讲,就是根本不敢相信这人会说了汉语,有种突然他突然会说话了的感觉。这种惊奇,决定了两人以后的交往,更决定了这一段爱情能够开始并继续。
一次邂逅,一直到两个人举行盛大的婚礼,一切都像童话一样富有传奇色彩。1998年,殷秀梅和菲力普在法国里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。中国驻法国使馆官员作为殷秀梅的“娘家人”前往祝贺并证婚。就这样,她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,心思细密的菲利浦恰好是她心理最为体贴的呵护者,一切是那么周到的照顾着她,不仅要迁就她那独立而倔强的大女人个性,还要把一份男人少有的细心给予这段美好的家庭生活。人家都说法国人浪漫,而殷秀梅说自己的心并不是被菲力普的浪漫所打动,而是被他生活中的细腻所感染。“他跟我讲话总是希望把两个人放在一起,‘我们’来做什么;而且他很尊重我,很细心地注意一些我的喜好。”
结婚来,朋友们都说殷秀梅被老公宠坏了。在家里,菲力普给殷秀梅取了个外号叫“本希萨”,意指“本·拉丹、希特勒和萨达姆”,三合一的威力有多大,足以超越了“专横跋扈”的含义。说她在家“霸道”,殷秀梅不同意了。“比如说他穿了一套西服,他总要问我领带打什么颜色。有时候他自己打了一条领带,我告诉他今天这个领带不合适,他就会说,我都穿好了,你又让我换。我说可以不换,他又说我一定要换,因为只要你喜欢。”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,究竟“霸道”与否,谁也说不清。
菲力普的父亲得知儿子娶了位中国媳妇,对殷秀梅也喜爱不已,甚至把家里祖传的一枚代表着家庭荣誉的戒指送给了自己的儿媳。在法国,公公怕儿媳妇不习惯西餐,自己凭着对中餐的理解写好食谱,给殷秀梅做好吃的。虽然炒饭经常是从烤箱里烤出来的“烤饭”,但那饭包含着公公的一片心意,殷秀梅吃在嘴里怎么样都觉得香喷喷的。
有一次殷秀梅想,自己也得亲自下厨,给公公做一顿地道的中国饭呀。想来想去,馄饨挺容易的。“我就做一次馄饨吧”,殷秀梅想。自从招待公公吃了一次馄饨后,公公永远记住了“馄饨”。后来每逢进中国餐厅,馄饨成了公公的必点菜。如果说没有,他就不高兴了,说“没有馄饨,这叫什么中国餐厅。”
日子就在这幸福和欢笑中逝去,十年后的选择,殷秀梅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,属于自己的温暖港湾。
性情中人
殷秀梅那一番特有的北方大女人个性,让很多人吃不消,用菲利浦的笑言形容,就是有点“本希萨”。什么是“本希萨”呢,就是本拉登、希特勒、萨达姆的合称,一方面说殷秀梅的个性有点武断、独裁,甚至是有点霸权主义的色彩,一方面也说明她在家庭生活与事业中,往往都是以一副强势的姿态示人,让人有点发憷。
身边的朋友们评价殷秀梅,总是喜欢叨念她嘴上一贯不离的口头禅,就是“熊样、去一边去、找抽呢”,可以说在这些年来活跃在娱乐界的所有女性演员当中,她的性格应该是独一无二的。她说话历来不绕弯子,对于身边的朋友们来说,她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。虽然说有时候她说话的直率难免会容易得罪人,但是大家却都无比喜爱着她,把她当作自己的大姐一样看待。
出身于北方煤乡的殷秀梅,不仅以自己的歌声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,更以一种朴实而火辣的个性,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亲人与朋友。正像大家评价的一样,她在这二十多年来的演艺生涯当中,无愧于一面旗帜与模范的褒扬,而做人也一样。
个人作品:专辑:
《殷秀梅》
《中国大舞台》
《党啊,亲爱的妈妈》
《民歌皇后》
《我歌唱希望》
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
《永远是朋友》
1997年4月20日《20世纪中国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》
《中国巨星名盘集》
《你好春天》
《你的名字》
2006年1月《传奇再现》